共享單車落幕后,共享電單車崛起,如今的共享電單車說是最受年輕人喜歡的出行方式也不為過,據數據顯示,共享電單車每輛每日平均騎行率高達4—10次,成為不少人出行首選,在此基礎上,共享電單車也實現了快速發展,開始大肆攻城掠地,覆蓋越來越多的城市。
但是,共享電單車的投放都是經過嚴格篩選,只有經過政府允許后才能進行投放。但是,也有些運氣企業,為了搶占市場和用戶,在一些空白城市,未獲得政府審批和允許便私自投放。
共享電單車行業發展至今,已被行業公認為是現金牛奶行業,擁有巨大的利潤空間和廣闊的市場,在這樣的情況下,各運營企業為搶占市場手段齊出。如長清,今日,有人發現,長清各大高校附近已經密密麻麻投放了成百上千量共享電單車。而據交警方面透露,目前濟南市并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車,且一經發現立即取締。
管理部門表示,目前在長清區運營的共享電動車均屬違規。且據了解,目前投放的共享電單車均沒有備案,也沒有經過審核,除此之外,所有投放的共享電單車均沒有配備安全頭盔。用戶使用騎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。
其實這樣的情況,在許多城市屢見不鮮,不少企業為了市場,都是采用先投放在備案的方式,反正就是先將車輛投放了再說。
共享電單車雖然便捷,但是也會存在一些隱患,未經過審核的共享電單車,經常會出現各種管理上的各種問題,如亂停放,管理缺位等,加上租賃電動自行車重量重、速度快,發生事故會帶來較大傷害和損失。所以為了自身安全,為經過政府審批,私自投放的共享電單車,用戶應避免使用,不然車輛位上牌,為配備頭盔,不僅不安全,且也可能面臨交警的處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