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重慶作為我國直轄市之一,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,各種新生事物上市后,可以以很快的速度在這個城市出現。比如共享單車項目在上市之初,就受到了重慶市民的歡迎,方便了交通出行。但是重慶市的共享單車發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,可以說是一路坎坷,和其他一線城市有很大的差異性,重慶共享單車發展如何?有什么獨特之處?
正文:先說下重慶的地理特征,地形上崎嶇不平,即使在現代先進的城市規劃下,經過設計改良之后,仍然可以在市內看到很多梯梯坎坎的臺階和道路,共享自行車在這里只能在平路上面騎行,在這樣地勢不平的地方根本沒法兒騎。這也就導致了共享自行車在重慶的普及率并不高,獨特的地形、地勢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,在總面積8.24萬平方公里的重慶,97.8%的地方都是山地和丘陵,地勢起伏差高達2700多米,所以這樣的地勢要求下,走路甚至比騎車的速度還要快一些,反而騎車會有更多人身安全問題的出現。
只有市區內一部分大的下坡路,人們還愿意騎車,因為又快又省力,但是上坡路就沒人騎行,這樣就導致地勢高的地方放再多車子也會被騎空,而地勢低的地方卻面臨車輛過度停放的不平衡的問題,給企業造成了不小的轉運車子的壓力。針對這種情況,共享電單車應運而生,喵走出行強勢入駐重慶,在最新國標的要求下,研發生產了整車質量小于等于55千克的電動車,蓄壓電池小于等于48伏特的電池來克服自行車上坡動力不足的問題,共享自行車逐漸被共享電動車取代也是趨勢所在,時勢所趨。
對于共享自行車的推廣,只有在重慶西部的大學城這里是個例外,這里有大面積的盆地,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,使得騎車難度系數大大降低,道路不僅沒有主城區那么陡,而且道路還要寬一些,阻力和騎行難度的降低,讓這里的大學生對共享單車使用率很高,粘性很強。不僅如此,大學生群體素質相對而言比較高,所以很少出現圈禁車輛謀私利或者嚴重破壞車輛的現象,維護運營成本整體平穩,企業可以得到長期有效的發展,雖然后來共享電車也入駐了大學城,對自行車使用有一定的影響,但是大學內學生騎車一般都是學業或者購物,并沒有什么特別要緊的事情,而且騎自行車還能起到鍛煉的作用,所以共享自行車仍然存在。
總而言之,在重慶市這樣的大都市,共享單車發展并不是很理想,因為地勢不平,不似其他內陸平原城市中共享單車普及率高,但是卻為共享電單車留了一定的市場份額,使得其入駐之后就迅速拓展開來,看來單車的推廣不能單單考慮地區經濟發展水平,還要結合具體地勢情況,兩者結合,才能得出一個理性推廣方案。